【蘋果查冊】公屋戶一生獨買港交所 13倍回報成富戶 四會關連人士持80萬股 #港交所 #蘋果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明年能否連任存暗湧,兼且其罕有減持自己公司股票套現近1.67億元,雖則推諉是太太建議,但仍引發睇淡前景揣測,明天(26日 ...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明年能否連任存暗湧,兼且其罕有減持自己公司股票套現近1.67億元,雖則推諉是太太建議,但仍引發睇淡前景揣測,明天(26日)全年業績更惹關注。這間交易所過去多年經歷風風雨雨,今年6月正邁向上市20周年,無論是散戶、港交所舊臣、上世紀證券行,死忠派居多,更有公屋散戶長揸變成富戶。

本報查冊發現,數名公屋住戶皆持有逾萬股港交所(見表一)。本報記者嘗試尋找一位居於何文田舊式公屋楊生,從門縫所見,登記單位內堆有小量雜物,起初他否認自己有投資股票,直至記者再三追問,他才指自己持有小量港交所。楊生持有10,561股港交所,以上周五收市價(267.6元)計算,價值282萬元。他表示,這筆股票是在港交所上市數年內買入,作養老之用,惟拒絕回答實際買入年份及價錢,也沒有持有其他公司股票。

港交所於2000年6月28日上市,首日收報8.25元,較合併時作價3.88元高137%,翌日再升逾3成。統計上市首3年,股價介乎7.9至19元,平均價約12.4元。若果楊生以19元買入,斥資約20萬元,計及歷年總派息(約66元),單是股息已取回逾66萬元。

部份公屋股東手上港交所股票,價值足以「full pay」買層樓,記者尋訪到一位易姓股東,手持28,322股港交所,價值逾700萬元,惟她仍然住在彩虹殘舊的公屋單位。記者問到這位年近八旬的婆婆有何獨到的投資心得,但她一面茫然,表示不清楚自己名下有多少股港交所,亦不知當時的買入價,只是兒子早年借她的名義持有,說罷便匆匆關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屋並非租者置其屋計劃內屋苑,意味迄今仍然是以優惠租金居住,僅持有港交所股票已屬於「公屋富戶」行列。

「四會」關連人士持巨額股票

除了公屋富戶,四會合併下的證券行家族亦因為手持港交所至今,化成一筆橫財(表二)。當中要數九龍會陳普芬的養子陳德標最多,約89萬股,價值逾2.4億元(以19日收市價270.4元計算,下同);陳普芬於2014年逝世,留下總值超過4.4億元遺產,陳德標作為唯一的遺產管理人及受益人,相信亦繼承其父的港交所股票。港交所2018年全年合共派息6.71元,假如陳選擇收取現金股息,該年共袋598.3萬元股息。

金銀會創辦人胡漢輝遺孀胡楊銘榴全權擁有的永富證券持有近66.8萬股港交所股票,而她個人亦揸逾5.4萬股,市價共1.96億元。其經營證券行的五子胡經國,個人亦持有2.9萬股股份,涉788萬元。另外,股東名冊中有一位與香港股壇殿堂級人物、前香港證交所主席莫應基二太太何少貞同英文譯音的女士「HO SIU CHING」,持逾56.4萬股港交所股票,即價值1.5億元。

聯交所會員獲分805,000股

股東名冊上可見,不少舊時的證券行大多清一色持有8,050手港交所股票(表三),立法會前金融服務界議員詹培忠指,當時港交所在2000年上市時,聯交所會員須交出交易權,因此會分到一定的港交所股票,普通股票經紀及期貨經紀分別分得8,050手及16,100手股票(100股為一手),「呢個係當時同港交所有關係嘅證券界建議,佢哋認為港交所對從事呢啲業務嘅經紀盡咗責任,無欠佢哋人情,其實就係政府從民金中搶過嚟嘅成績。」他續指當時港交所只有幾蚊,許多券商收到即刻賣出去。

雖然證監會網站顯示其中3間證券行仍持有就證券交易的第一類牌照及就證券提供意見的第四類牌照,但在網上搜尋已沒有證券行的資料及官網,相信早已淡出市場。除證券行外,亦有名人手持8050手港交所股票,包括霍英東元配呂燕妮,及香港印度裔富商夏利里拉家族後人Luke Harilela,或早年前人曾涉足證券業務成為聯交所會員。

蔡陳葆心:港交所股票係我摯愛

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在60年代便活躍於股壇,經歷過四會時代,在四會合併後成為聯交所副主席,是首位女性高層,與李福兆、胡漢輝等人共事過。她告訴記者,港交所股票是她的摯愛,一直長揸無賣過,更透露曾在16元左右,以30多萬元為證券商協會買入兩萬股港交所股票,「當佢上到30幾40蚊,我同佢賣左一萬股先,攞返本錢,賺返嚟嘅到依家都仲係我櫃桶到。」

蔡太續指,當時協會有人建議買滙控(005),但她認為「銀行可以執笠,但港交所執笠就玩完」,最後只入了4,000股滙控,「依家(港交所)衰極都有200幾蚊,最高上到300幾,同埋我唔係收息而係以股代息,嗰一萬股變萬幾股都好多㗎喇,佢哋唔知我同佢賺咗咁多錢。」她笑稱。根據股東名冊,證券商協會目前持有1.2萬股港交所,價值近330萬元。

詹培忠:勸港交所別不可一世

對於港交所前景,詹培忠表示,早前認為港交所是最值得投資的股票之一,「我經常喺200蚊左右賣出買入,每次都會買十幾廿萬股,每次有十幾廿蚊,都有幾可觀嘅利潤。」惟其後他透露自從港交所上到220元後再沒有入過,問及原因,他只稱在投資股票上有自己的宗旨及標準,又指港交所已違背其投資宗旨,亦沒有解釋更多,他續指買賣股票最要緊「cut your losses and let profits run」,寄語投資者小心為上。

詹培忠亦直言,不論是逃犯條例風波,還是武漢肺炎,近期所發生的事情必定衝擊香港及金融市場,更叫港交所不要再自我清高,假裝沒有大影響。他續用俗語「一雞死一雞鳴」勸喻證監會及港交所,不要再自以為是不可一世,早晚可能會被淘汰。

交易所助大孖沙崛起

現時的港交所是由聯交所、期交所、中央結算中心於2000年合併而成,而當時的聯交所於上世紀經歷過一次合併。早在60年代,香港股票市場由英國人掌控,當時只有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香港會」,但經紀會籍嚴格,屬歐洲人「小圈子」活動,港資公司要上市並非易事。

然而,李福兆在1969年牽頭成立遠東交易所,令李嘉誠的長江集團、鄭裕彤的新世界集團、郭得勝及李兆基的新鴻基集團成功上市,成交額不足半年已超越香港會,李其後有香港「股票之父」的稱號;胡漢輝及陳普芬等人亦相繼成立金銀交易所及九龍交易所。當時四會並存的時代,股票交投開始活躍及普及化。然而,直到1986年,四會因港英政府施壓而合併,遂成立聯交所。

記者:李嘉茹 江子 朱得志

港交所上市當日,時任特首董建華亦有出席。


當年交易大堂,今天已拆卸。


表一:不少公屋富戶持有相當可觀的港交所股票。


表二:四會合併下的證券行家族手持港交所至今。


表三:不少舊時的證券行大多清一色持有8050手港交所股票。